侯和尚举义旗反清,最终兵败退守,一路从霍山退到石膏山,从石膏山退到绵山,据险死守,后被灵石知县赵光普用反间计破之,侯和尚赴难。今灵石县马和乡尽林头村之后山有其“亡魂墓”。
侯和尚在退守石膏山期间,见其山势险峻,易守难攻,遂安营扎寨,休整操练,以图再起。今罗汉顶悬崖下之后寨门遗址,相传即为侯和尚义军所筑。
侯和尚,俗名九渎,字应龙,山西翼城侯家庄村人。侯和尚自幼勇悍,从父信奉禅教,与其兄九训习练少林拳术。常聚乡民一起舞枪弄棍,谈古论今。明朝末年,宦官擅权,政治黑暗,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崇祯十七年(岁次甲申·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经山西攻入北京;清顺治四年(岁次丁亥·年)清军入晋,征伐杀掠,生灵涂炭。在此形式下,侯和尚之兄九训聚众抗清,保卫乡民,结果被清军残酷镇压,两个哥哥被杀,满门抄斩,唯侯九渎逃脱,只身逃往远离翼城的绵山抱腹岩(云峰寺)削发为僧,故人称“侯和尚”。
在深山幽谷中,侯和尚广交侠客志士,习练刀枪棍棒,次年(顺治五年·年)积聚反清义士举行起义。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因此,义军很快发展到数千人。不久,侯和尚亲率义军攻克灵石县城,城内官兵仓皇出逃;随即又攻克霍州,州官王来觐在逃跑途中被义军所杀;接着又连克赵城、洪洞、岳阳(今之安泽)等县城,杀死赵城知县赵祥星洪洞知县李应龙闻风逃跑,岳阳知县刘光裕于城破后潜逃省外。义军进入上述州、县城内后,杀死守备,没收府库,安抚百姓,秩序井然,部众发展到万余人。之后,直逼平阳府。当时,晋北有姜瓖起兵大同,晋南有李虞虁起兵平陆,并连克蒲、解二州后进军潼关。清廷闻报大惊,忙派提督刘弘遇奉钦命带兵征讨。侯和尚得知军情后,迅速退守霍山,然后辗转至石膏山,在后寨门休整数月后,又退守至绵山脚下,驻扎在灵石县之军寨、曲陌、下寨一带。是后,清军屡战屡败,难以剿灭侯和尚义军。于是朝廷暗派赵希普潜入灵石,私命演武场教习刘国英(灵石水头镇人)带领乡勇诈称入伙,打入起义军营垒,并在侯和尚与王国士(义军另一头领)之间挑拨离间,引起内讧。顺治六年(岁次己丑·年)正月,赵希普(奉天人,贡生)接任灵石知县(任期至顺治十年),刘国英煽动王国士,此时,清军乘势围攻义军山寨,至使寨破,义军全部遇难。
至今,灵石民间还在传说侯和尚造反的故事,三清寨有扎营地、点将台、旗杆石、擂鼓岩等遗迹。山林中有高如山丘的“亡魂墓”,传说侯和尚死后,士卒每人掬土一抔掩埋,竟成此大丘。
景区介绍石膏山位于灵石县城东南约35公里处,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张纪中版《西游记》的外景拍摄基地。石膏山属于太岳山脉,海拔米,与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鼎足而立,风景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群山环抱,奇峰耸翠,有清清河水,千尺飞瀑,还有古刹、溶洞,以及阴郁的白皮松林。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参、登临、神游、咏诵的历史名山。
景区-
高原翡翠天然氧吧
山西石膏山风景区欢迎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