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融史话灵石朱子三度游历,超脱尘寰仙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福清东张古镇境内,距离省会福州63千米。公园总面积2.平方千米,规划有十大景区、百处景点。千百年来,灵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优美的风景、天然的氧吧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更以其神奇的传说、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闻名遐迩。

灵石山因有3处传说中灵验的石头而得名,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中国儒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的朱熹,曾先后三度来到灵石游览,留下一首七言律诗《游灵石》。诗曰:

百尺楼台九叠山,个中风景脱尘寰。

危亭势枕苍霞古,灵石香沾碧藓斑。

佳境每因劳企仰,胜游未及费跻攀。

何当酬却诗书债,遂我浮生半日闲。

朱子把灵石比作超脱尘寰的仙境,也道出了当年交通不便、欲识灵石“真面目”的攀援跋涉之苦。诗中有句“灵石香沾碧藓斑”,说到的一处“灵石”,可以沾“香”,这是灵石山中一块巨大的岩石,4米见方,中间有裂缝,石上长满青苔,用手触摸,则手上会留有一缕松脂的淡淡清香。

灵石公园的蝴蝶溪旁,有一对雌雄石,据传两石有灵性,昼分夜合,故亦称灵石。现雌石上还保留着朱熹题刻的“灵石山”3字。

灵石公园报雨峰山,还有一块通天石,相传久旱时,石头如发出呼啸般的涛声,则预示有大雨降临;而久雨过后天将晴时,石头会发出同样的声响。据说,在春夏之交,这种现象至今尚有灵验。

灵石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经过整理,《灵石山志》收录了历代名家诗词多首,还有一些名家留下的众多题刻,它们都为灵石美景再添光彩。

林搏,字图南,福建福清人,北宋音乐家,琴艺精湛。政和五年(),林搏考中进士,特授楚州参军。但他不愿赴任,回到福清后,在灵石山九叠峰下筑庐隐居,著有《琴谱》《诗集》各三卷。

到灵石探幽揽胜,留下诗作的还有林鸿、叶向高、薛敬孟等名人。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横街(今一拂街)人,明代开国后的第一诗人,“闽中十才子”之首。读他的《夜宿芙蓉峰》诗,领会月夜下灵石的特有情境,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他与才女张红桥的浪漫故事。诗云:

香刹瞰林丘,逢僧信宿留。

风帘乘月卷,露簟带凉收。

宿鸟微喧曙,明河澹泻秋。

一经空寂境,人世漫沉忧。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今福清港头后叶村)人。其《游灵石》一诗,借自然景观抒发自己的思想,似有避世隐居之意:

灵源幽径隐珠林,曲曲溪光抱远岑。

路转层崖天欲尽,云归深树昼常阴。

芒鞋好趁山中约,樽酒能忘物外树。

此去武陵应咫尺,桃花流水许招寻。

薛敬孟,字子熙,也是明末福清化南里人,崇祯年间贡生。明亡后,他一生不求仕进,放浪山水,亦写有《游灵石》一诗:

万壑千君指顾间,到来都把世缘删。

鸟鸣春树花空坞,桥锁溪云客在山。

苔碣摩开残篆古,蒲团对坐老僧闲。

遗踪先访林搏宅,九叠峰前独往还。

来到灵石山,自然要探访一下灵石寺。灵石寺建于唐大中元年(),坐落于主峰芙蓉峰下。它依山构筑,处于盆地,周围奇峰高耸入云,山上层林叠翠,寺前溪水蜿蜒流淌。

眼下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时节,霏霏细雨中,灵石林木苍苍,芳草萋萋,云雾飞动,树梢缥缈,青山下的旷野愈显静谧清新。来到灵石,人们仿佛可以脱离俗尘浊世,置身于空灵仙境之中。

END

来源:知福清

作者:薛守维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RECOMMEND福清旅游矩阵

联系我们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izx.com/lsxlp/133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