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感、昼伏夜出、善于自我保护
非洲大蜗牛具有昼伏夜出性、群居性,喜阴湿环境的习性。
白天栖息于阴暗潮湿的隐蔽处和藏匿于腐殖质多而疏松的土壤下、垃圾堆中、枯草堆、土洞或乱石穴内。晚上8:00以后开始爬出活动,9:00-11:00是活动高峰。次日早上5:00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隐藏起来。
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极为敏感,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粘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
2、携带多种致命病毒和细菌
非洲大蜗牛是一些病原体和寄生虫的病媒体,会传播鼠肺线虫,感染人类造成一种脑膜炎。蜗牛内的寄生虫通常藉由人类接触或者吃生及没有煮熟的蜗牛传染给人类。
非洲大蜗牛的寄生虫包括但不限于:深奥猫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脊形管圆线虫(导致胃肠管圆线虫病)血吸虫(可致血吸虫病)。
3、吃同伴尸体、破坏农作物甚至啃食水泥
非洲大蜗牛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会吃各种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大蜗牛的侵害对象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
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多种作物。
4、寿命长、繁殖快、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繁殖力强。每年可产卵4次,每次产卵-粒。卵孵化后,经5个月性发育成熟,成螺寿命一般为5-6年,最长可达9年。交配时间在晚上9:30-11:00,卵产于腐殖质多而潮湿的表土下1-2cm的土层中或较潮湿的枯草堆、垃圾堆中,每头产卵量-粒。初孵的幼螺不取食,3-4天后开始取食。5-6个月性成熟。
卵孵化从数个小时至17天。蜗牛在5-15个月时成熟,依温度据而定。(冬天低温度时延迟成熟以过冬)非洲大蜗牛寿命可能长达9年,一般是5-6年。
5、破坏生态系统
非洲大蜗牛是公认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最糟糕的一种蜗牛。它吃掉大量的本土植物,改变栖息地。
竞逐原生蜗牛。非洲大蜗牛也可能替掠食动物提供一个替代的食物来源,改变食物链,进而改变本土生态系统。
本文转载自广州日报、黄埔热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爆料、商务合作请后台留言。
收看更多资讯,点击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