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
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
选择楼层也让不少人头疼
最近国际一项研究显示
这个楼层的选择可能真不是迷信
而真的跟寿命有关系哦
由于每个国家情况不一
所以,先来看看各国的“长寿层”
↓↓↓
俄罗斯:7层是黄金楼层
俄罗斯《科学与生活》杂志曾刊文说,低层虽离地面近,同外部联系方便,却存在湿度大、空气循环不畅等问题。
而7层则是他们眼中的“长寿”黄金楼层,因为这个楼层安静,不受噪音影响。
瑞士:8层以上更长寿,得肺心病的少
一项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研究刊载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覆盖瑞士万人,研究者们发现:
相比住在低楼层的人,住8楼以上的人早亡风险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
相反,居住在低楼层的人则大多死于肺部和心脏疾病。
研究者认为,原因是高层住宅比低层住宅的空气污染少、噪音也相对更小。
美国,日本:接地气更长寿
在美国,受“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小城镇回流)影响,独立式的低层住宅占主导地位。
即便在人口高度密集的日本,二三层的民居也最普遍。日本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层的住宅楼占其所有住宅楼比重的54.85%。
长期住在高楼层,远离地面,会导致心理压抑。
让人变得不爱出门,不利邻里交流,逐渐使人变得“宅”和孤僻。
高层住宅空气相对稀薄,对患有心血管病、支气管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加重病情。
那中国呢?
答案是
城区:4-5层是“长寿层”
这可不是小编瞎说的
这是四川大学房地产系教授冯宗荣
成都市环保专家李明
医院内科医生王霞
共同分析出的结果
为什么呢?
以20层的层高、城区楼房为例
8~11层: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也是噪音收集层
四川大学房地产系教授冯宗荣认为,“住得越高越长寿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前提是需要设定特定的环境。”
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这个“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层之间。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
所以在城区内,8层以上,如果不加防护,应该不属于长寿层之列。当然在远离城区、且周围的树木茂盛的条件下,住得相对高一些也看得更远~
6~20层:根据环境不同,噪音比较大
关于噪音污染,成都市环保专家李明说,拿一栋20层的楼盘来打个比方,如果楼盘的四周各个方向都是公路,住在15~20层的话,甚至连几公里外马路上发出的噪音都会被接收到。
另外,如果楼盘四周的噪音源只有前方一条公路的话,那么中间楼层住在6~15层的住户就没那么幸运了,噪音会比较容易直接进入住房,高层相对离噪音远,6层以下则比较安静,因为公路两边的树木或者隔音屏会帮低层住户挡掉一部分噪音。
1到3楼:阴冷潮湿伤健康,有架空层相对好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低层住房的室内温度相比高层住房有1到3度的温差。霉雨季节,相对高层房屋1到3楼的室内温度显得阴寒。
医院内科医生王霞介绍:大多低层的房屋彩光不佳阴冷潮湿是关节炎的温床,还容易起霉导致一些皮肤癣病、引发心血管病。
所以,综上三位专家的说法
但相对而言
4~5层可能更加适合中国城区的住房情况
彩光较好远离寒气;
空气湿度较低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
如果每天爬楼梯回家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也不至于太累。
来源国医大师健康
最后,小编想说
不管你住在哪一楼层
平时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同意的点ZAN
(来源姑苏晚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