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石膏山

作者简介:孟繁信,年8月生,民盟盟员,本科学历,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年调灵石县文联主持工作,现任县文联主席、县作家协会主席、《灵石文学》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约三百万字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并有九部文学专著出版。多次获得晋中、山西及全国范围的各类文字奖项,其中散文《膏山龙谷》获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被多家选刊选集录用,散文集《包容的感动》等三部作品被北京书生网站录入。

在推进和更新灵石文化建设方面,孟老师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灵石扎根文学和爱好文学的大批中青年人,因为有孟老师的坚守和引领,正迈开大步勇往直前。

魂牵梦绕石膏山

作者孟繁信

当城市的喧哮把生活的轨迹写进格式化的时候,当炎夏的闷热把工作的楼群归入奴隶族的时候,我们想到了这样一个让身体的气息与山林共融、让呼吸的空间被山泉净化的地方,这便是山西中部的石膏山。

石膏山,山之石,林木覆盖,典籍深藏;山之膏,石乳挂壁,梵音幽响。天然氧吧,森林公园,龙宫圣地,仙人往返。

石膏山,主峰海拔多米,方圆75平方公里,大运速路横跨多米之后,出仁义站口,沿一条粼粼泛波的天河逆流而上,苍翠幽深的景致就渐次扑入你的眼帘。

进入山门,清澈见底的水流萦绕于亭台馆所周边,当地人称这水为龙水,顺着龙水的脉络行走,是卧龙沟。沟深四里许,见一处两边高达几十丈的陡峭岩壁,刀劈斧砍一般围成一座龙窝。龙窝以龙头龙身龙尾之形经千万年风蚀雨刷自然生成,总面积约平方公里。龙窝常年流着龙泉,潺潺而鸣,经久不息,或在龙的颈项处冲巨石垂空而下,飞瀑泻琼,或在龙的腹部潜谷底隐隐流淌。人进入龙窝,山树灌木的遮天碧荫搭成天然凉棚,阳光斑点稀疏地漏坠。游人行至悬空栈道,举目则龙须龙爪葱茏晃动,低首则龙经龙脉跳荡眩晕。

在石膏山山顶建有龙王洞,洞高五米,宽八米,深十米,洞内建有龙王祠,洞东侧旁通另一小洞,幽深不见内壁,洞口刻有“龙水宫”。洞内有泉水汩汩流出,透凉澄澈。

在西峰罗汉顶下南侧是百米高崖,崖壁突兀倒倾,上刻“龙门”二字。传说为北魏孝文帝元宏亲笔,意指北魏王朝迁都洛阳,从此游牧文化跃入华夏文化之“龙门”。另有“二龙宫”建于东峰,因孝文帝曾寓居于此,故以龙名。在西峰另一座山峰岩壁有“龙岩”,灵沁古道十八盘攀援身前,龙岩下俯棋盘沟,上辅普塔院,因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小驻得名。

龙,是中华之图腾。龙文化,是华夏文化之根本。从古代人们跪拜山神之尊严,到近代民间祈雨龙洞之虔诚,从历代皇帝驻经此地之留迹,到现代名人专程造访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izx.com/lsxtq/124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