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顺城关,村集体收入达余万元,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44′10″——°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年。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政元年(公元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走进城关乡顺城关村,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

一条条马路宽敞明亮,

一个个商铺红红火火,

一个个村民脸上写着幸福……

顺城关村地处城区黄金地段,交通便利,属典型的“城中村”。在融入城市化的过程中,顺城关村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惠民生”之路。

集体经济收入从几十万到上千万

顺城关村总人口余人,是介休市人口最多的村。上世纪八十年代,村子破旧,道路狭窄,卫生条件差,村民大多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村民没钱做投资、村里集体资源闲置、村集体经济薄弱,顺城关村的发展陷入窘境。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经过调查研究,村两委班子决定结合城镇化发展,在“盘活集体资源”上做文章,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走集体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源于这一思路,一幅发展集体经济的蓝图正在徐徐拉开——引资3亿元,使多智管模制造有限公司等项目顺利落户顺城关村,解决就业人,增加集体收入万元;改扩建顺城关农贸大市场,设有摊位余个,年交易额达1亿多元;投资多万元建起占地37亩的金属构件市场,使村里闲置土地发挥效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扶持个体私营企业,现该村个体工商户达到余户……依靠市场收入、商铺收入、土地出租收入等,村集体收入“滚雪球”式越滚越大。截止到年底,村集体收入达余万元,集体资产总额达到2.7亿元。

顺城关村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集体经济得以壮大,村民收入明显提高。这个曾经“村穷人心散”的村子,正用自己的方式走上文明富裕之路。

从“无钱办事”到

“敢于干事、有钱办事”

“以前穷,村两委想办事却没钱,没威信,现在好了,终于有能力为群众干点事了,我们说话群众爱听了,谋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村党委副书记李鸿德笑着说。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使顺城关村实现了过去“无钱办事”到现在“敢于干事、有钱办事”的转变,村集体资金真正成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真正花在了“刀刃”上,结合群众需求,为群众办下了一串串实事。

积极参与旧城改造工程、城镇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工程,开发建设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能安置1余住户的“世纪馨园住宅小区”安居工程;全面完成村内老旧小区的排水沟道、路面硬化工程;重新刷写卫生环境整治相关标语,喷涂街道墙面;投资余万元对全村的大街小巷进行硬化、亮化;投资多万元对农贸大市场场内的钢结构棚、警务室等进行了标准化配套建设;新建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配备村级各项组织机构、党员活动室、便民大厅、农家书屋、医保咨询室、文娱活动室等……村里开始一点点美起来,大家的笑脸也一天天多起来。

“现在的顺城关村居住环境好,生活便利,街道、广场都特别干净,村民也都自觉保持卫生,对比以前,大家心里都很满足!”说到这里,72岁的赵宝元乐得合不拢嘴。

享发展红利,群众得实惠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积累和壮大,村里用于以工补农资金不断提高,村民享受的福利优惠种类、项目也在逐年扩大和提高。

从上世纪80年代土地下放承包到户至今,该村一直执行统一浇灌、免收电费人工费等,并在夏季机收时给予种植户机收补贴。此外,对符合条件的村民、老党员给予经济补贴,每年春节期间发放白面一袋,对考入大专院校的村民子女给予一次性的助学奖励补助,‘六一’‘教师节’‘春节’期间对老师、学生进行慰问和奖励,对残疾人员、特困家庭、死亡安葬困难户家庭给予救助,五保户实行统一供养,各项优抚和补助资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据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投入2万元用于各种补贴和福利,一系列优惠补贴措施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村民的负担,这种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红利的做法,着实让村民“暖了心窝”,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从满60岁开始,每个月村里都给我发元钱,因为是老党员,每月还另发元,‘七一’还给我免费体检,其它村的亲戚都羡慕我!”赵宝元开心地说。

顺城关村集体经济焕发的勃勃生机,为该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增强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底气,也凝聚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群众富裕的强大正能量。

“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做支撑,

我们一是想着下一步怎么发展,

二是要群众继续得实惠,

让群众生活更富裕,

村里发展得更好!”

说到这里,

村党委书记郭贵生信心满满。

来源:介休发布文、图:岳海霞

▌(),投稿、爆料领红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izx.com/lsxtq/160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