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商家族传承的秘密,在于成为更

一个家族要长久兴旺,靠权力、靠财富都难以传承,但良好的家风却可以代代相传。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家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家训家规是一种以家庭为范围的教育形式,古已有之。

中国历史上以家训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后来绵延不断,直至晚清民国,是我国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古代刊印流传的家训作品,数量多,历史久,影响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家训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家规制定了家庭关系与活动的具体规范,二者常常互通互见;家风则整体体现了这一家庭的道德风貌。

山西研学最后阶段,我们前往有“民间故宫”之称的王家大院,继乔家大院后再次感受家规家训之于家族传承的力量!

王家大院:让规矩再多一“点”

中国有大约1亿姓王的人,而山西王姓比例最多,10个人中就有1个姓王的,在王姓家族里,有一个举世瞩目的建筑——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历史文化名镇静升,是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王氏家族留于当今的超大型民居群落。

王家大院共有院落一百多座,房屋一千余间,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被称为“三晋第一宅”,有“民间故宫”之称,并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全山西仅此一例。

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参观完王家大院后曾感叹道:“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踏着古老的青石板一路走来,看见王家大院宏伟壮观的建筑,欣赏大院不失风雅的装饰,品味寅宾门美好的寓意……它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却向后人传达了不一样的经商、处世、传家之道,对于这一份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王家历经余年,八世繁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严格遵守着一套家训家规。王家家训要求子孙后人做人做事诚信仁义,不得从事违法乱纪之事。家训还要求后世之人——“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这些都为王家的繁盛积累下了坚实的基础。

“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终生可行”

“读君陈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马训积阴德于子孙”

“廉耻自守则常足,道德是乐乃无忧”

……

如今走进王家大院,随处可见一处处的古训、家规。

除了这些告诫子孙的楹联和文字,大院内,各类砖雕、石雕及窗棂、匾额上,也都处处体现着这个家族对家训、家风的重视。

走进王家大院,回头的门楼上便是两个大字“视履”,其来自于《易·履卦》,意思是考察行为得失,一生大吉;大院的乐善堂上,也有两个大字“敦厚”,这两字来自于《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是教导后世为人要淳朴宽厚。

在红门堡的一处匾额上,则有“规圆矩方”四个大字。我们都会注意到,如此醒目的文字,却在“矩”上多了一个点。对此,王家大院的工作人员谈道,这不是笔误,而是王家的人刻意为之,意思是在王家做事做人都要做到“规矩多点再多点儿”。

这里最山西——王家大院,我们看的是历经岁月洗礼的院落,感受的是训条之于家族传承的力量。

探协同庆票号,体验旧时票号掌柜的生活

“有志者,事竟成。”来到平遥古城的人,几乎都到过市楼;而在市楼的旁边,有一家老字号名叫协同庆。关于它,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有史可考。

比如协同庆出银十万两帮助曾国藩的胞弟、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赈灾,为西逃途中路过平遥的慈禧太后提供住处,并一次性送上白银二十万两等等。

这一方面说明了协同庆结交权贵,出手大方;一方面展现出协同庆财力雄厚、富甲一方。然而任何风光的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晋商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票号”。“票号”是中国古代一种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甚至遍布了世界上多个地区。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

山西商人首创的山西票号,随着票号业的发展,山西商人逐渐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山西商人成为当时国内商业和金融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然而协同庆的崛起却十分艰难。

遥想当年,平遥人孟鸿仁、刘清和背井离乡到外面学做生意,可是一晃数年,二人山穷水尽,落魄还乡,这时他们都已过而立之年。失意却不服输的二人凭着过去在票号学得的本事,四处游说,终于说动了平遥城里的米姓财东和王姓财东,各出资一万八千两白银创立了协同庆票号。

深知资历浅的孟、刘二人接着又说服两位财东聘请了年长的、被日升昌票号辞退的业务骨干陈平远出任大掌柜。三个失意的人碰在一起,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他们都想出人头地,干出个名堂来。于是三人发愤图强,优势互补,终于在不长的岁月里使协同庆异军突起,跻身平遥十大票号。

今天的协同庆,人去楼不空。它已被开发成一处人来人往的旅游景点,而且挂上了“中国钱庄博物馆”的标识。

孩子们来到协同庆票号,将体验一下从前票号掌柜的生活。特别一提的是,教孩子们做小掌柜的老掌柜就是协同庆票号的后人,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掌柜都是在票号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由他们带着孩子们重温历史,回首票号的时光。

得人者昌,政界固然,商界何独不然;人存则举,人亡则废,凡事皆然;成败得失,皆系乎人;著名票号商李宏龄认为:“得人独胜者,厥惟协同庆一业”。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不难看出,前人的智慧,至今依然让人受益颇多。

这里最山西——协同庆票号,我们看的是曾经辉煌的旧时光,感受的是古人无与伦比的智慧。

孙键老师分享

如今做生意的人很多,社会也鼓励年轻人多创业,但在以前的社会,商人并不被看好。

《管子·小匡》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论语·子张》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新制度与大革命》:“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出现,凭借财钱并进入仕途。但历代王朝却在法律上规定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

可以看出,过去人们信奉并推崇的都是“学而优则仕”,尤其从隋唐的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学而优则仕”更是成为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的普世价值观。

古代文人由一介书生步入官宦生涯,脱去蓝衣换红袍,由读书到入仕,意味着登堂入殿,由似乎低俗粗野的底层江湖步入辉煌高雅的上层庙堂。在这种思想和教育制度下,文官几乎覆盖了封建社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僚体系。

其中出现了管仲、晏婴、萧何、曹参、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这些历史上的名臣贤相,于时代立功立德,名垂千古;当然也有更多平庸混世的官员,堙没于芸芸众生,经不起史海钩沉。

但晋商不这样认为,他们推崇“学而优则商”,认为经商才能够改变家乡贫困的生活,带来富裕,因此鼓励大家经商,并且鼓励有学识的人经商。

“生子有才可做商,不羡七品空堂皇。”当年在山西流传的歌谣。晋商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但却多半不允其应试科举。在这里,一等的人才应首选经商,这也为晋商称雄天下打下了人才基础。

“学而优则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当我们的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去经商,或者是说只有学习好的人才能从事商业。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这样说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当官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就要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也只有努力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有机会去当官。

对于商人来说,也是这样的。“商而优则学,学而优则商”,在做生意的时候也要不断去提升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做生意之前也应该好好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才具备当一个商人的品格。

学员分享

分享学员——施图南

今天,我们去到了王家大院。走在王家大院里两座城堡中间的桥上,王家大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很大,因为它是乔家大院的2.5倍多。老师告诉我们,当年八路军的时候,起义的军队占领了王家大院,在八路军马上就要攻占王家的时候,起义的军队就把桥给炸了,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桥是重修的了。通过今天一天的行程,我对晋商有了很多认识:一是他们很有头脑,另一个就是他们很善于抓住机会。

分享学员——林楷煜

这几天的山西研学,我总结了两点。第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够投机取巧,不能赌博。乔贵发当年赚了一点钱后,为了更快地变富有,就跟别人凑钱去买高粱,结果没想到第二年是大丰收,他们就亏了一大笔钱。

这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投机取巧,不能参与赌博。而第二点就是诚信,这是我在《又见平遥》中感受最深的,因为一句承诺,赵家不惜牺牲多人,也要替王家守住命脉,我想这份诚信就是山西晋商可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吧!

分享学员——黄天一

王家大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有许多精美的图案,不仅如此,每一个图案都有着很深刻的含义。在我看来,晋商是一个团队,他们互帮互助,所以才有了当时的成功,我想我们作为团队的一份子,也应该学会互帮互助,让团队更好地完成任务。非常感谢我们的队长陈艾姐姐,不仅因为她是我们的队长,更是因为她为我们团队承担了很多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izx.com/lsxtq/167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