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曾因大拆大建惹起争议,却在退休多年

北京荨麻疹医院那个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何为父母官?百姓之衣食父母。

能让一方百姓视为“父母”,发自内心拥护者,必然要将百姓放在心中。

耿彦波,哪怕早已退休,在网络上仍然时不时引起大家的讨论。

一、耿彦波到底做了什么?

能让有的人恨之入骨,又让很多百姓万般留恋?

耿彦波的从政之路,伴随着“两极化”的争论。

先看下耿彦波的从政经历。

耿彦波,年11月生,山西和顺人,年8月参加工作,此后也一直在山西工作。

年到年,任灵石县县长。

年到年,任榆次区委书记

年到年,任大同市市长。

年到年,任太原市市长。

正是这四段主要为政一方的经历,让耿彦波一路倍受争议。

批评者或憎恨者,认为他是奇思异想,喜欢大拆大建!

赞美者或拥护者,认为他是一位“人民的好市长”!

耿彦波到底做了什么,引起了如此大的讨论和争议?

二、耿彦波做了什么?

担任灵石县长时,耿彦波干了一件大事,投资万重修王家大院。

这个消息一传来,很多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这是个疯子!”

灵石县每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一个亿,投资如此巨大来修一个大院子,很多人对此不理解。

年3月,耿彦波离开灵石县的时候,许多人拍手称快,有人甚至特地拿出三个花圈为他送行。

来到榆次后的耿彦波,依旧没有停下“惊世骇俗”的脚步,他决定将榆次的重要地标建筑凌云大厦炸毁,将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重新整合,完善称为了后来的榆次古城。

年,耿彦波就任大同市市长,这时候耿彦波干的就一件事,大手一挥:

“拆!”

当时很多大同人并不理解耿彦波的做法,只觉得这个市长到任后,就是到处拆迁,为此有人送了一个“耿拆拆”的外号给耿彦波。

耿彦波离任大同后,担任了太原市长,在太原他仍然不改变自己的风格,在任期间耿彦波推动了三件事:

城中村改造、古城改造、城市交通改造。

领先一步是天才,领先二十年可能就是“疯子”。

耿彦波一步走来,有诋毁和批评,但当历史的车轮慢慢转动,当年对他的不理解又转为了留恋和怀念。

这又是为何?

三、是功还是过?

王家大院在耿彦波离任的时候,还没有展现出市场经济效益。

但随着年后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旅游市场火爆异常,王家大院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一年旅游收入甚至达到万元。

大同曾被称为“煤都”,长期的资源开采,让这个古老城市环境急剧恶劣,空气质量差,住房和交通落后。

耿彦波来到大同后,提出了“一轴双城”的发展思路,完整保护古城,另外发展新城。

在耿彦波的带领下,大同焕发出了不一样的新生。

在就任太原市长期间,耿彦波交出了一份这样的成绩单:

多个城中村改造,公里立体化快速交通体系,17个立交桥、两条地铁线、七条地下快速通道…

如果说只是拆迁改造,耿彦波恐怕不会被如此多的百姓怀念,耿彦波在城市改造中的两点很有价值:

1、城市改造不破坏历史的韵味。

很多城市改造后往往是千篇一律,在耿彦波的改造中,保留城市历史中的精品,让古城焕发新春。

耿彦波要求古城修复中,从规划到工艺都古色古香,从一块城墙到一阶台阶,他都要认真过问。

也有人说这些改造后的“古城”还能算是古城吗?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古城也不能一成不变,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老百姓觉得好的,才是最正确的。

2、城市改造要把百姓利益放在前面。

城市变美了,空气变好了,老百姓住得宽敞了,道路也不拥挤了,来旅游的人多了,百姓的收入也高了,这些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

耿彦波在旧城改造中坚持政府拆迁,他固执地认为:

“不能交给开发商,要对得起老百姓!”

如果说仅仅是这些所为,耿彦波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印象也不会如此不同,耿彦波让人觉得特别的是他的个人魅力。

四、百姓眼中的市长。

在当地人的眼中,这个市长如此亲近。

耿彦波总是在工地上,或者在去工地的路上,早上就买个烧饼,中午就吃碗刀削面,他的一双皮鞋灰蒙蒙的布满皱纹,有市民看到后感叹道:

“耿市长的鞋可比我还脏还旧。”

遇到反映问题的老百姓,耿彦波总是认真地听大家发着牢骚,可对百姓亲切的耿彦波在对待工程质量上却十分苛刻。

“你这家伙看着挺老实的,一肚子水的坏水!”

“你先把我的钱拿回来,不让你干了!”

耿彦波在工地检查十分严格,看到“豆腐渣”工程时,他指着施工方破口大骂。

在看到大同开源街的电线杆子没有一步到位,耿彦波拿起矿泉水瓶子朝着这个包工头的头上砸去:

“你这是想花大同的两次钱吗?”

还有一次,耿彦波发现施工方用的水泥质量不合格,用手一掰水泥就能掰开,耿彦波气得直接将手中的水泥块扔到对方身上:

“你这是在糊弄谁哪?”

对一个人的认识都有着一个接触、熟悉和回忆的过程,在当地百姓的心中,耿彦波的形象也在不断地变化。

耿彦波刚到大同时,大拆大建让很多百姓感到不理解,可城市的变化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位市长。

有大同百姓曾对记者说道:

“现在大同百姓只担心两件事:一是怕耿市长累垮了;二是担心耿市长被调走。”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于大同百姓度过五年的风雨后,耿彦波被调往了太原。

也许是失去的时候,才更显留恋,耿彦波离开大同的那天,上万市民自发为耿彦波送行。

“耿市长,不要走!”

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一切的深情。

耿彦波坐在车里,万语千言化为,唯有两行热泪划过脸庞。

五、留与后人说。

耿彦波在大同,五年修了别人五十年都修不出来的路;

耿彦波在太原,两年多时间里就干了别人二十年干的事情。

当然耿彦波也并非没有争议,他七年用时间花了别人七十年未必花完的钱。

年,耿彦波辞职退休,有人觉得像耿彦波这样的官员,还应该继续工作下去,最好给予提拔。

还有的网友认为,耿彦波为何不干了,是不是干拆迁得罪了人。

其实耿彦波当年已满60岁,按照规定是正常退休。

现在这位老市长在家乡过着幸福的生活,偶尔在某个景区出现,认出的百姓都会亲切地和耿彦波打招呼、合影。

辛苦了一辈子的耿彦波,依然被怀念在百姓的心中,这何尝不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也是对他当年工作最好的认同。

而他坐在草地上,风尘仆仆注视着远方,身后是平地高楼起的工地,这一刻的耿彦波又在思考着什么?

如今在网络上,对耿彦波的讨论仍在继续,有好有坏,有说大开大建让城市负债较高,有说古城改造破坏了历史遗产,也有人认为当地百姓过得好了,改造的效果很好。

大家对于这样一位特别的老市长,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izx.com/lsxxw/162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