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张晓敏报道:受高空冷涡影响,预计12日至15日,我省多分散性对流降水,局部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同时,受冷涡和高空槽东移影响,我省还有一次明显地降水天气过程。
省气象台6月11日最新预报为,12日至15日,我省多分散性对流降水,局部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期间,12日全省多云,朔州、忻州、吕梁、临汾等地的局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全省最高气温为24℃至28℃。14日,全省阴天转多云,北部部分地区有分布不均的阵雨或雷阵雨,北部有4级左右西北风。15日,全省多云转晴天,东部局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16日,全省多云。17日,全省多云间晴天。18日至20日,全省多云间阴天,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
4月27日以来,我省局地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更是对冬小麦、经济林果等造成了不利影响——
全是冷涡惹的祸!
山西日报记者张晓敏报道: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我省中南部等地又出现了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局地性强对流天气。4月27日以来,我省局地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更是对冬小麦、经济林果等造成了不利影响。进入主汛期以来,中南部降水偏多,局地降水量已经超过50毫米。
强对流天气来得早是今年的一个特点。据省气象台副台长、国家首席预报员赵桂香介绍,4月27日全省就出现了大范围强对流天气,11县市出现8级以上瞬时大风,永济、新绛、曲沃、隰县、孝义和汾阳等6县市出现冰雹,最大的冰雹直径达20毫米。局地强降水天气逐渐增多,也是今年全省前期气候的特点。省气象局副局长张洪涛告诉记者,刚刚进入主汛期的6月4日,我省就有90县市出现雷阵雨天气,长治、方山、中阳、壶关、临猗、平陆等6站出现超过每小时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其中长治最大雨强达到49毫米/小时。当天,67县市出现雷暴天气,壶关、临猗2县市出现8至9级瞬时大风,灵石、左权、沁县、吉县、万荣、临猗、襄垣、长治县、壶关、平顺、潞城等11县市出现冰雹。
同时,忽冷忽热的气温也让公众感觉到了些许的异常。省气候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7.0℃,比常年偏低0.7℃,与年、年同为近15年最低气温。而气温的起伏与5月份的3次降温密切相关——5月1日至2日,全省气温普降3℃至8℃;5月11日至12日,全省平均气温下降7.4℃;紧接着的13日至15日,气温下降5.4℃。不过,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安炜表示,今年3月至5月的气温,呈现出前期和中期偏高,后期偏低的特点,总体正常。
那么,5月以来偏低的平均气温及相对增多的局地强对流天气,是什么造成的呢?赵桂香直言,“全是冷涡惹的祸!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尺度上的变化,引起了极地漩涡的运动。这一地区正好是大地的冷源,在它带动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遇到5至9月转好的水汽条件,容易发生冷暖空气交接,也就产生了强对流天气”。赵桂香进一步解释,这一天气系统在气象学上称为冷性低涡,它是存在于中、高纬度对流层中上层的闭合低压环流系统,可从数千米的对流层中部一直垂直伸展到10公里的高空。这种天气系统常常带来大风、冰雹、暴雨、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由于它的影响范围大而且往往会持续数天,因此造成的灾害也比较严重。
据预测,今年汛期我省降水有明显集中的趋势,6月至8月总降水量仍将占到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局地暴雨、大风、冰雹等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概率较高。气象专家提醒公众,我省是冰雹多发区,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