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壮大基层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激励引导到村任职大学生扎根基层、融入农村、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确保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王禹乡积极探索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大学生村官在乡村基层一线真正绽放异彩,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主要做法:
(一)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培养,确保“能管住”。
为规范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王禹乡党委合理分配岗位,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按照各村的特点和用人需求合理分配岗位,为其施展才华,发挥优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平台。根据王禹乡党委出台的《灵石县王禹乡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乡党委严格考勤管理制度,严肃任职纪律,结合党建督查工作,分别到大学生村官所在部门以及所驻村督查指导村官工作履职情况,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走访座谈,听取所在部门领导、所驻村两委干部和当地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督促指导。同时,开展各类活动帮助大学生村官增添动力,例如,结合“五四”青年节,开展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听村官述青春力量”视频演讲活动。
(二)强化帮带措施,促进成长成长,确保“能留下”。
为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切实提高大学生基层工作能力,让大学生进村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开展,扎实落实“三帮一带”制度,即一名乡党政班子领导成员、一名村“两委”主干、一名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帮助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带一名大学生村官。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传授基层工作经验,帮助其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做到“能坐办公室,能扛锄头把”,多渠道培养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帮助大学生村官积极融入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其到村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三)强化培养考核,激励比学赶超,确保“能干好”。
为有效梳理大学生到村工作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切实增强大学生到村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基层高质量干部人才队伍的工作水平,王禹乡创新推出“每日一小结、每周一信息、每月一网宣、每季一座谈、每年一调研”管理制度。
每日一小结。大学生村官实行工作纪实制度,认真记录工作日志,每周进行总结、感悟与反思。
每周一信息。组织大学生村官积极主动收集部门和所任职村重点工作信息,并将信息撰写和录用发表情况纳入到年终考核评价。
每月一网宣。组织大学生村官每月撰写一篇网宣文,乡党委在“王禹网宣”美篇平台上择优发表,并上报至上级主管单位。
每季一座谈。乡党委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工作情况等,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每年一调研。每年形成一篇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进家门、察实情、听民声,了解群众想什么、难什么、盼什么,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份专题调研报告。
主要成效:
(一)基层队伍显著充实。截至目前,王禹乡已有10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覆盖全乡10个行政村,覆盖率为83.3%,今年为剩余2个村招录的大学生村官预计本月底前到岗,将实现%。
(二)村官能力显著提高。到村任职大学生到村入户走访余人次,撰写信息余篇、撰写网宣80余篇、召开座谈会3次,组织各类培训7场,大学生基层工作能力显著增强。
(三)组织建设显著增强。大学生到村任职后,积极参与党务、村务等工作,促进了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增添了村级组织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