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寿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苏溪村,距离灵石县城约8公里,从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西行5.7公里。寺内现存大型元明壁画,堪与名满华夏的永乐宫壁画相媲美。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明代彩塑更是匠心别具,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资寿寺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总面积余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共15座殿堂。入寺有甬道直通后院大雄宝殿,有两进院落,每进院左右有廊房配置,边院有僧舍、禅堂和藏经楼。整个寺院建筑既参差错落,又浑然一体。前院沿中轴线有山门、仪门、金刚殿、天王殿,旁有钟鼓楼和东西配殿等建筑,后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周围有弥陀殿、药师殿、地藏殿、二郎殿、弥勒殿、三大士殿。各殿内共有壁画.34平方米和彩塑百尊。以元代壁画和明代彩塑艺术著称于世,并因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名扬海外。作为千年古刹,资寿寺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壁画。资寿寺的壁画既有外来艺术的痕迹,又有强烈的本土风格,汇聚了唐宋元明历代不同特征的大量壁画。
二是明代彩塑。资寿寺有大小塑像余尊,其中大的3米有余,小的不足10厘米,无论是表情动作、衣饰着装,还是着色用彩都堪称明代彩塑艺术的上乘之作。
三是药师佛殿的藻井。药师殿殿顶的装饰堪称一绝,尤其是正中的两组藻井,一大一小,一方一长。其中大的是由组斗拱,分四层向上叠涩收缩而成,中间雕刻鎏金八卦蟠龙;小的由组斗拱分两层叠涩而成,中间为二龙戏珠。设计奇巧,制作精细,色彩明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据现存的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唐代咸通11年(),宋、元、明曾多次重修。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资寿寺”。所谓“资”者,供给、赐予也。“资寿”之名,源于“祝帝道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修寺意在期盼人人长寿。据说宋代寺中香火较为兴盛,每日朝钟暮鼓过堂上殿的僧徒,多达20余人。金代末年,寺院因周围林木失火而致毁。随之,众僧各奔东西,香火断绝。
相传,元泰定元年,一个名叫法海的远道僧人,往绵山抱腹寺访友路过此地,目击寺院坍塌,很是惋惜,遂留脚有日,在邻近几十个村舍,持钵沿门讲念经佛,意在激发当地村民复建寺院的志向。如此一举,甚为奏效。不日周围的乡绅、商号、村民等,纷纷捐助银两、财物,于泰定三年(年)动工重建寺宇。至明正德十六年()又兴工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茸完善,只是香火不及于前。好在后来的朝代里,虽屡有战乱,但寺院和佛像的损坏程度不大。天启二年(年)形成现有规模。现存的建筑,均为明代重修,现存的建筑,均为明代重修。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雷音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二郎殿等。这些古代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结构奇巧,雕梁画栋,碧瓦凌空。屋顶三彩琉璃瓦覆盖,制作精巧。
历代弥勒圣像历代地藏造像绘画精品佛教造像方法和材质的选择——雕塑篇我们去敦煌探寻地藏菩萨的踪迹四川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与法海寺壁画堪称南北双璧八大菩萨画像归命、礼敬、供养十二光如来,对念佛行人的无边利益七月十五,救度饿鬼道众生,报七世父母恩发愿往生净土的莲友请来瞻礼历代大势至造像毁于二战炮火的柏孜柯里克石窟十三幅誓愿图全解读这些历代的观音圣像带你去见证半个亚洲的信仰灵山会还是龙华会?这幅罕见的唐代刺绣有看头从历代佛教造像看佛陀的诞生宝宁寺水陆画的高清细节,展现佛教绘画的精妙技法虚云老和尚保护下来的国之重宝,北宋木雕五百罗汉像欢迎有共同兴趣的朋友留言、投稿,感恩转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