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太岳的精华所在,集山西煤铁山河大

沁源,因沁水之源头得名。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元年,(公年年)始置沁源县。县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东连沁县,南接屯留、安泽县,西邻霍州市、古县、灵石县,北靠介休市、平遥县。

沁源县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6万,是长治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基本相当于长治市潞州区、潞城区、上党区、屯留区四区面积之和了,人口数量也和平顺、黎城一样处于末位。境内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95.7%,而河谷、腹地仅占4.3%。海拔最高米,最低米,平均海拔米左右。

沁源距离山西省会太原公里,距离长治市区公里,是晋中、晋南、晋东南的交界处。地理偏避、交通不堪发达,通车公路里程.48公里。与晋城市财政收入最少的陵川县.8公里相比,沁源通车公路里程只有陵川的三分之二,而年沁源财政收入是30.43亿元,而陵川只有3.13亿元。事实也确实如此,沁源境内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国道通过,更没有铁路越境,只有四条省县干支公路穿越县境。

公路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这个原煤年产量.7万吨优质焦煤重点产煤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原煤单纯依靠公路外运,就意味着平均每天两千多辆拉煤大车往返奔波在这些普通的省道上,对于地处太岳山主脉的山区沁源来说,也就意味着某些险要路段堵车是常态。

地处山区交通相对闭塞,使沁源物流成本加大。长治到太原三百公里的路途也不过两个半小时多,而长治到沁源一百公里的距离竟然将近三个多小时。交通不便制约的文旅更进一步的发展,看着邻近的平遥、绵山的游人如织,纵有千般美景也自叹不如。也导致外来投资有限,只能依靠能源产业发展县域经济。

沁源境内河流分属汾河和沁河两大水系,都属于黄河支流,而沁河是山西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原生态河流。这里森林覆盖率56.7%,林地绿化率达到70.7%,植被覆盖率90%.拥有万亩森林,其中7.2%属于天然林;连片草场72万亩;天然牧坡万亩。可以说境内“空谷风生草自香”,生态环境优美,春夏草木蓊郁,苍翠欲滴。

这里是中国油松之乡,油松遍布全境。“中国油松之王——九杆旗”位于沁源县灵空山镇灵空山风景区的须眉山顶,这株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千年油松的主干派生出九根笔直的支干,树高50余米,主干直径1.6米,树冠冠幅70余米,远看如同九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是中国油松中最壮观最奇特的巨松,一年四季碧绿苍翠,层次分明。这也是中华历史上的五岳五镇-中镇太岳山松涛奇观之一。

县境内树木众多、植被遍地,森林防火历来是这个山区县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地理上背靠介休绵山和连接霍山,作为太岳山林区连片区域的部分,牵一发而动全局,这也是森林大火发生后,国家为何要从内蒙、吉林、甘肃调动专业的森林消防千里驰援的原因,把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把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因素降到最低。

天灾加人祸让沁源这个绿色山区遭受火魔肆虐。从去年冬季降雪之后,一春至今无雨,春季多风,天干物燥,任何一个小错都将酿大祸,导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心血付于一炬。

自古水火无情,人有情。于是,去年我们看到了专业的森林消防千里驰援;看到了武警、解放军官兵奔赴火线;也看到了煤矿工人一线待命。人的灭火队伍齐聚火场。各路人员全天候连续作战参与灭火,打通防火通道,人、物、机械轮番推进,进一步遏制火场蔓延、逐步扑灭余火。

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izx.com/lsxtq/162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