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是星星降临的地方;
灵石是晋文公赐地的地方;
灵石是隋文帝赐名的地方。
“我”眼中的家乡
我眼中的灵石
在小城长大的我,吃的是故乡的食物,喝的是故乡的水,听的是故乡的曲,嗅的是故乡的空气…我的家乡灵石,没有苏杭的文艺气息,没有上海的时尚气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质朴温情,是一个灵动的小城。
我的家乡—灵石,一听这名字是不是就感觉到特别的美好。说起家乡的名字由来,还得叙述到隋开皇十年,文帝“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一说,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因此,在我的家乡着“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周遭的环境再熟悉不过,这里每个人都如此的幸福,温厚的灵石话,儿时的童子戏,还有那条穿城河——汾河等等,都是灵石人心中的情怀。这些年,这个小城也经历了一番变迁,沧海桑田。
我记得过去的灵石,幼时的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焕然一新的柏油公路,这让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变的非常的平稳,没有了像飘荡在暴风雨中颠波的小船那般感受;能让人安心、快乐的驾驶着汽车。在向外求学期间,每每寒暑假会从其他地方回来,但是每次回来都会发现新的变化。从绿皮火车到有空调的火车再到现在的动车,缩短了去周边城市的距离,拉近了城与城之间的联系,就在前不久,我们的高铁“灵石号”正式启动了。灵石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这是多年在外的亲戚回家乡的第一个感慨。我常常想,再过十年,灵石会发展成什么样?也许这座质朴的小城将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城市建设将会更加富有人文气息,生态建设会让灵石更加宜居。家乡地各种服务和项目也正在追赶超越身边城市,不断提升本地居民的幸福感,持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富有生机的新兴城市定居。
正如沈从文所说的“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
灵石当然也有众多的景点,例如:民间故宫王家大院,千年古刹慈寿寺,太岳山主峰之一石膏山等等,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殷实,热情率性的夏天,总令人感触到生命最最蓬勃、茂盛的时光。
文化更是多样化,山西盛产煤炭,号称煤乡。元宵节,各机关单位都要在门前垒旺火。一为照明,二为取暖,三为兴旺。旺火特色,又都各具情趣。正月十五闹红火。乡村的秧歌、社火队伍要集中在县城或重要集镇进行汇演。白天多在广场进行,各队轮流上场,带有竞赛性质。形式多为龙灯、狮子、高跷、抬阁、旱船、车队、等等。晚上则要沿街进行表演,各表演队使绝技、鼓乐喧天。围观者喝彩不断。正月十六日,民间均习惯外游,称为“去百病”,妇女尤烈。传说“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灵石的“龙鼓舞”和榆社霸王鞭、左权小花戏一起誉为晋中民间艺术的三朵奇葩。杨绛先生更是把自己眼中的家乡写的活灵活现,仿佛读过他的文章之后,将自己置身于他的家乡似的。
家,包含了太多的情愫;乡,蕴藏着太多的滋味。家乡是一柸老酒,一壶香茶。家乡是朴实的,也是饱满的;如梦幻般存在,却是那么实切,触手可及。眼中的灵石更是十分的灵动。
牛雅琪
长治学院,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灵石县大学生联合会实践部成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